又到了推甄申請第二關的旺季
前幾年台大的第二階段數學試題曾出現等周問題
所以常有學生來問,彬爸整理了一下相關資料,提供大家參考
等周定理內容:周長固定的平面圖形中,以圓的面積最大
等周定理的嚴謹證明並非易事(Karl Weierstrass,1901),請參閱文末維基百科的介紹
如果限定在 多邊形(Polygon),
稱為 多邊形版等周定理(Polygonal Isoperimetric Problem),
ps.台大就是考這個版本
這個版本稍微好證一點
證明請參閱下方連結
An Elementary Proof of the Isoperimetric Inequality(Nikolaos Dergiades)
備份連結
或
OneDollarProblem(Michael J. Mossinghoff)的第二段(P2-P4)
備份連結
參考連結(引自MathWorld)
等周定理(Isoperimetric Theorem)
等周問題(Isoperimetric Problem)
等周不等式(Isoperimetric Inequality)
以下是引用自維基百科(2008.03.20)的介紹
Isoperimetry
等周定理
等周定理,又稱等周不等式,說明在周界相等的形狀之中,以圓的面積最大;
另一個說法是面積相等的形狀之中,以圓的周界最小。
它可以以不等式表達:若P為曲線的周界,A為曲線所包圍的區域面積,4 (Pi) A <= P^2。
它跟物理學上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有關。
歷史
雖然圓看似是問題的表面答案,但證明此事實其實不易。
首個接近答案的步驟出現在1838年——雅各·史坦納(Jakob Steiner)以幾何方法證明若答案存在,答案必然是圓形。
其方法包括證明了
不完全凸的封閉曲線的話,能以「翻折」凹的部分以成為凸的圖形,以增加面積;
不完全對稱的封閉曲線能以傾斜來取得更多的面積。
圓,是完全凸和對稱的形狀。 可是這些並不足以作為等周定理的嚴格證明。
1901年,赫爾維茨(Karl Weierstrass)憑傅利葉級數和格林定理給出一個純解析的證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